“红信大讲堂”第11讲:智慧校园建设的思维观和方法论

发布时间:2021-04-03浏览次数:291

  3月31日上午,“红信大讲堂”第11讲在静远楼1012室以特殊的方式开讲。信息化处处长宋子强结合为智慧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2020级研究生的课程“智慧校园设计与建设”第一课开讲,以“智慧校园建设的思维观和方法论”为主题,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信息化处全体人员通过腾讯会议同步听讲。

  “智慧校园设计与建设”目前是智慧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程,由宋子强自2010级研究生开始承担主讲任务。10年多来,课程名称已经有多次改变,课程性质也从最初的专业选修课变为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每年也都有相当程度的更新。

  宋子强从“智慧”和“校园”的概念谈起,结合人类社会从远古石器时代到当今信息技术时代的科技发展,人类生存的空间也从二元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迈进三元空间(还有新创造的虚拟的“信息空间”),尤其以数据为核心的信息空间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如何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之于教育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信息空间“信息的无限可复制性”的根本特点和运行规律,对实体校园与数字校园进行了比较分析,从思维观和方法论的角度去认识“智慧校园”,强调在“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大背景下,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应有之义和美好愿景,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处致力于校园信息化建设,经过20余年的不懈努力,学校信息化建设能力和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基于师生信息应用感知的数据治理与统一数据平台开发取得一定成效,但与高水平智慧校园建设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从引领性与前瞻性视角,信息化处牵头初步完成了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十四五”专项规划的起草,拟订了《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关于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意见》等十余份系列管理制度与实施细则,以凝聚共识、提升理念、明确目标,全面释放信息化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的服务、支撑、驱动与引领作用。